“云大万里”社会实践暨艺术与设计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教育实践
“和韵边疆·艺融孟连”——艺术与设计学院实践团赴孟连县服务调研(一)
8月18日至25日,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大万里”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和韵边疆·艺融孟连”实践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深入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实践。在孟连县政府文旅局、茶特中心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团队通过实地考察非遗传承、产业发展、边疆民族治理等多维度场景,积极探索艺术助力民族团结、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非遗活化:在历史脉络中铸牢文化认同
8月18日,艺术与设计学院“和韵边疆·艺融孟连”实践团正式从昆明启程前往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抵达当天,实践团参观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宣抚司署,考察了“宣抚司礼仪乐舞”“傣族传统建筑技艺”等非遗项目。历史悠久的孟连宣抚司署建筑群承载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傣族土司制度的历史记忆,见证和展示着千百年来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美好图景。
图1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宣抚司署 拍摄:杨照华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清代衙署的代表,是云南省唯一的一座傣汉合璧建筑群,也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土司衙署中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东南亚一带傣族聚居区享有较高声誉,具有较高历史建筑艺术价值。
图2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宣抚司署 拍摄:朱梦迪
随后,实践团进入宣抚司署表演厅观看孟连非遗项目“宣抚司礼仪乐舞”,亲眼见证傣族、拉祜族、佤族艺人共同演绎“所楠窝罕”“长甲舞”“蜡条舞”“长甲舞”等一系列传统曲目——乐舞中既保留傣族的舞姿,又融入中原民族的元素韵律,充分展现了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特质。师生们在考察学习中深刻体会到非遗不是孤立的‘文化标本’,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的活态载体。
图3 宣抚司署乐舞表演现场 拍摄: 谭巧竹
产业赋能:生态农业与边境经济的协同创新
8月19日,调研团在孟连县景信乡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武装部长岩龙的带领下到达云南省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村——回俄村进行参观学习。在回俄村“宾弄赛嗨”民族团结纪念馆,同学们了解到孟连“宾弄赛嗨”机制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其“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治理理念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孟连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也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典范。“梦”之所起,“孟”之所至,“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图4 “宾弄赛嗨”民族团结纪念馆 拍摄:杨照华
从“宾弄赛嗨”纪实馆走出,实践团随后深入经济产业链一线,探寻“产业兴则民族兴”的发展逻辑。在岩副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在孟连牛油果种植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大家了解到孟连牛油果于2018年开始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万亩以上,已经成为孟连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连年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图5 牛油果园种植基地 拍摄:杨照华
图6 牛油果种植基地 拍摄:吴艺璇
之后,岩副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尚在建设中的景信乡牛油果科技示范园,该园区主要功能为牛油果品鉴、引进、展示、宣传、直播、科研等。
随后,实践团还参观了普洱森洁医用乳胶器材公司,公司销售经理万志鹏介绍“公司90%的员工是本地各族群众,通过技能培训让佤族姑娘学会质检、拉祜族小伙掌握机械操作,大家在劳动中结下深厚情谊。”
图7 森洁乳胶器材公司乳胶手套生产线 拍摄:杨照华
边境治理:强边固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下午两点,实践团出发到孟连口岸勐阿通道考察学习。孟连口岸勐阿通道位于云南孟连边合区,距孟连县城50公里,距勐马镇政府23公里,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邦康市接壤。
图8 孟连口岸勐阿通道 拍摄:杨照华
图9 孟连口岸采访孟连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进 拍摄:吴艺璇
在陇海联防所,勐马镇平安边防法制办主任张贤介绍了口岸管理的“班户四联+民族网格员”联防机制。作为中缅边境重要通道,口岸不仅是贸易枢纽,更是各民族共同守护的“国门”,联防机制是实现“信息共通、隐患共排、平安共建”和“强边固防”的重要支撑。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民族同心、共守边疆”“边疆稳则国家安,民族团结是边境稳固的基石”的重要性,提升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图10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陇海联防所 拍摄:杨照华
随后,调研团前往陇海小组进行实地考察。陇海小组隶属于孟连县勐马镇勐阿村委会,是离勐阿口岸最近的村寨。陇海小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的殷殷嘱托,牢牢把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特殊作用、特殊责任、特殊使命,以“牢记誓词铸忠诚、团结奋进兴边疆”为载体,充分发挥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以“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守护好神圣国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设好美丽家园,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维护好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三促”工作,边境沿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呈现“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的良好局面。
图11 参观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陇海小组 拍摄:杨照华
最后,实践团去往桥安咖啡庄园进行参观,了解咖啡的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村民分红等情况。
图12 参观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桥安咖啡庄园 拍摄:杨照华
艺术为媒:在文化交融中增进民族情感
8月2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芒冒村咖啡庄园,芒冒咖啡厂负责人叶萍带领实践团参观芒冒村咖啡庄园,并邀请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参与咖啡庄园设计。
图13 参观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芒冒村咖啡庄园 拍摄:杨照华
下午,实践团分为两个小组开展考察学习;一组前往孟连县文化馆、灯盏小组、咖啡主题街与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了解“和美乡村”建设墙绘工作要求和街区设计需求;另一小组则前往勐马村,与非遗传承人昆弄老师及傣族民间艺术家进行宫廷古乐的学习交流。
图14 参观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文化馆 拍摄:杨照华
图15 了解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灯盏小组墙绘布局 拍摄:杨照华
图16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村访谈 拍摄:谭巧竹
图17 非遗传承人表演 拍摄:谭巧竹
实践团三天的学习考察,从非遗传承中的文化认同到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共享;从边境防控中的协同守护到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共鸣,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守边”的生产实践里。在前期考察学习基础上,同学们随后还将通过“非遗”学习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通过墙面彩绘,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积极主动对接企业艺术设计需求,助力民族乡村振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切实提升艺术实践能力,服务云南和国家需求。
撰文 | 张昊宇 张晗溪
排版 | 关雨桐
摄影 | 杨照华 吴艺璇 朱梦迪 谭巧竹
一审 | 赵莉华
二审 | 陈春轩 张 磊
终审 | 徐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