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艺术学院
中文   丨  English
教师作品
教师作品
您的位置: 首页 艺术实践 教师作品

以画祭奠历史:赵立中教授访谈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8-03-05 来源:

来源:云岭先锋网



摘要:今年是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画家赵力中正在努力完成他最新的一幅历史题材画作《血战密支那》,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今年是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画家赵力中正在努力完成他最新的一幅历史题材画作《血战密支那》,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


8171


    赵力中名声显赫,其频现于媒体,是从开始创作战争历史题材画作起,其作品《1944 中国远征军》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同时被《凤凰大视野》中一期《中国远征军》当做历史素材选用。除了《1944 中国远征军》外,他的多幅作品还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是一名抗战空军老兵,驻防过昆明巫家坝机场。如果还活着,今年刚好100岁。

    “我觉得他是对得起自己的民族的。”赵力中的抗战画作正是为祭奠与父亲一样曾为民族付出过鲜血与生命的英雄。


赵力中  此生致力良心工程

    冬日的下午,昆明阳光明媚。云南大学文津楼中的赵力中油画研究工作室却十分阴冷,这间画室一年四季也难得有太阳光顾。

    但这是一间很有看头的工作室,四面的墙上全是大小不一的油画。最震撼的莫过于进门右手边创作了一半的画作——《血战密支那》,一整面墙那么大小,轰隆的列车,浓烟滚滚,似乎透过画作可以闻到弥漫的硝烟。

    赵力中和我想象的画家不一样,没有飘逸的长发或仙风道骨的长胡须,更像一个普通的大叔,如果非要找出他的“文艺范”,估计就只有系在脖子上的红围巾了。

    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文艺的人,却走在文艺的前沿。


93BD

赵力中

绘画是天然的热爱

    赵力中祖籍辽宁,出生于昆明先生坡。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赵力中的绘画情节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天然的喜爱。”从有记忆起,还未受到任何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时,他就热爱这种艺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赵力中的爱好显得有些奢侈,“如果有几张白纸,那是非常非常珍惜的,平时根本不舍得拿出来。”

    在废纸上画飞机、坦克、张飞、关羽,让幼小的他得到满足。1964年,上小学三年级的赵力中获得昆明儿童美术展览会三等奖,画作内容是很符合时代感的援越抗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是赵力中的第一张历史画。

    51年前的证书,他还完好地保存着,正是这个奖项让他有了“画画让自己开心的”自我意识。

   十二三岁时,他已经习惯背着书包端着墨水瓶到郊外写生。“过去没有水笔,都是蘸笔。蘸一下画一座小房子,再蘸一下画一棵小树。所以墨水瓶不能放在书包里,一直要好好地拿在手上,有时候走几个小时,端得手都酸了。”

    彼时,红联乡、大观楼、小菜园都是乡间风情,“没有居民楼,有点像现在的湿地。”

    一起去的是几个同样喜欢画画的孩子,“没有老师,没有任何人指导,而且经常饿着肚子。”大家对着一棵小树,一片农田,迎风的野花着迷一天。


753C

《1942·中国远征军》


遇到第一个画家

    一个邻居叔叔成为他的偶像,那是一个不到30岁的瘦高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个人住在小小的房间里。“他会画水彩画,那个时候是相当了不起的,非常神圣。”赵力中至今清楚地记得,这个叔叔画过黑龙潭、小菜园,画过红辣椒,“真是把我迷恋得不得了。”有一天,一群人抓走了那个叔叔,并搜出了五六本笔记本,从那天起,这个人就再没有见过了。

    但是在赵力中心中,叔叔是他认识的第一个真正的画家,这更加激起了他的绘画热情。

    “那个时代很单纯,没有什么理想可言,对未来是迷茫的,纯粹的一种爱好,也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活动,自己家庭出身不好,不敢多说话,只能画画。”这段岁月于他来说,是一种纯粹的美术爱好,用笔下的线条奇妙地组合成不同的风貌,可以让他暂时忘记压抑,获取快乐。

    赵力中画抗战历史题材,不是没有原因。他的父亲赵健夫是辽宁海城人,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6岁的他投身抗日战争中,后于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进入空军。“我们只是很简单地知道他是空军,驻巫家坝的军人,父母也不会跟我们讲这件事。”不过赵力中清楚地记得,父亲曾跟他说过,他只是打过日本人。

    尽管父亲离世时,赵力中已经19岁,但是父亲在他的记忆中却十分模糊。“就好像是素描一样,淡淡的。”他画过很多画,但是从来没有给父亲画过一幅画。”

国殇墓园的震惊

    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行驶,赵力中始终热爱绘画,即便在工厂当学徒,也没能让他放下画笔。

    1971年,赵力中和同样几个喜欢绘画的同伴开始了“正规”的绘画之路,依旧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只是几个小伙伴们互为老师,“你说素描该这样,我说素描该那样。”画了几年的小伙伴们开始意识到,画画不能仅靠兴趣,还应该正规理性的学习。如今这几人都在画坛上列有一席。

    1977年末,国家恢复高考。彼时赵力中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大家都说我是画画的料,我的理想和热望都在画画上。”没有考虑,他决定参加高考学画画。赵力中考上了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就是现在的云南省艺术学院,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届毕业生。”

    在学校,他得到了真正系统的教育。“那个时候很珍惜这个机会,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就是要把画画好,一定要当个画家。”

    1991年,赵力中因为朋友在腾冲拍戏,无意间到了国殇墓园。

    “记得很清楚,那天下一点雨。”赵力中震惊了,用他的话来说,无异于“雷霆般的撞击”,“这么大的一个抗日史诗,死了这么多的军人,怎么会没有人宣传?”

    或许,那个时刻,他懂了父亲。

    随后,赵力中又去了松山,在那里他看到了陆军第八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看了以后,心里一直怀着一种强烈想法,要用历史画把这些表现出来。”

    在此之前,赵力中如大多画家一般,以风景画为主。赵力中说,这一代人为抗日、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没有人为他们写传,“我对历史画情有独钟,在欧洲真正的大画家就是历史画家,一个是从业务角度考虑,一个是碰到了历史的选题,所以决定这一生一定要做良心工程。虽然我画风景画也可以,但不足以实现我赵立中的理想和抱负。”

    在那之后就一直研究这方面的史料文献传记,还有一些回忆录。“我可以这样说,在云南美术界没有一个人读这方面历史书比我读的多,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停歇过步伐。”

创作《1944·中国远征军》

    画家学史,并非易事,尤其是要找到历史图片更难。从此以后,赵力中在这条艺术之路上艰难跋涉,在20多年中,赵力中参观了世界诸多博物馆,观摩了许多世界历史名画,开始了自己的历史画创作。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赵力中创作的表现滇西抗战的系列油画《碧血千秋》在昆明展出。

2006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要求创作者用艺术的方式,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美术精品。在这项工程的画家遴选过程中,赵力中成为唯一入围的云南艺术家。

    《1944·中国远征军》就是在入选后创作的作品。在草茂林高的缅甸热带雨林之中,军队在行进,而美军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将军,正与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将军商讨战情。

    这幅画,赵力中画了3年半,所耗心血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之前对这段历史已经有近10年的研究了,入选后又在案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

    创作期间,他时常失眠,睡不着觉,有时梦中也是画作中的场景。清醒的每个时刻都忍不住去想这幅画。

    历史画比一般题材的画作更重视真实性,在这部历史画中,画作中的芭蕉、蕨草、热带雨林,界碑、电台、野战吉普等出现的各种场景及服装道具,都是赵力中根据多年收集的相关历史资料而画,透过画卷,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最悲壮的年代。

    《1944·中国远征军》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画作,于2009年收进中国美术馆。

永远的遗憾

    赵力中的历史画越来越多,《驼峰航线》被美国航空博物馆永久收藏;反映澳门历史的大型油画《黑色的日子·1887·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被澳门博物馆永久收藏;《日出东方》被国家文化部收藏……

    而在云南,海埂会堂醒目的位置上就是他的《庄蹻入滇》、《郑和下西洋》,云南大学会泽院大厅里挂着他创作的巨幅油画《东陆大学的创立》。

    他的画作收藏价格在云南已是顶尖。

    赵力中却始终有遗憾,“如果说我父亲不死,活到现在,会留下很多鲜活的历史,他参与过中国抗战史中的很多事情,他毕生的经历实际上就是做了抗战这个事情。”

    父亲陨殁,母亲20世纪90年代去世,“很遗憾也很伤感,而我也没想到要去询问母亲历史上的事情。”

    也由此,赵力中对历史有种渗入骨血的使命感,“除了抗战历史,云南还有很多需要画的历史题材。”他说,今后,历史画依旧是他主攻的方向。《黑色的日子·1887·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89C2

《黑色的日子·1887·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记者眼

兴趣与坚持

    赵力中像个北方人似的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将自己包裹得很严实,和我打完招呼后,坐在电烤炉旁取暖。

    听着他诉说往事,我脑子里一直都有一个念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想赵力中的成功便是因为将幼时的兴趣一直延续到了甲子之年,而且还将继续延续下去。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话,当你做一件事情,不去考虑是否挣钱时,往往最后都会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赵力中学画画并不是为了钱,但最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舍友平,她热爱电影很多年了,做一名导演是她的梦想。只是因为父母坚持,她在本科选择了管理专业,又在研究生时选择了传播学。我知道她的梦想是做一名导演,但工作繁忙琐碎,我以为她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梦想最终逃不过不了了之的结局。当她选择在高校工作时,我想大概她的梦想要终结了。

    可让我意外的是,工作两年后她发给了我一个剧本,是她写的一部毕业版的青春爱情片,过了几个月,当我快要忘记此事时,她发给我一个接近半小时的短片,她把自己写的剧本真得拍成微电影了,找演员、导演、剪辑、后期制作,可以说除了演戏外,所有的事她全包揽了,且乐此不疲。

    几天前,她又在我们寝室群里发了她正在写的几个剧本,大家看了感觉都不错,其中一个剧本还有两家大的电影公司表示出了兴趣。

    她立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敬重,我想,电影真是她的热爱,不论在何种环境,她都做着最大的努力,我们甚至相信,只要给她平台,有一天她一定会像张艺谋一样出彩,最终凭借兴趣得到丰厚的回报。